育苗前,选择表面光滑、无斑点、无霉变的种薯,每块重30-50克,带1-2个芽眼。切薯时,刀要消毒,切面要平,不损伤芽眼,切后用0.2%的百菌清或多菌灵喷洒,或用0.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也可用草木灰涂抹切口。将种块平铺于小拱棚内,覆盖湿润细土或河沙8-10厘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或稻草保湿,切忌底部积水。待种苗长到13-15厘米时,定植,即可移栽,深度为5-6厘米,移栽时,浇足定根水。
原产于从智利中北部到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高原地带。新西兰、日本、巴西、韩国、欧洲等地均有引种栽培。中国云南(昆明嵩明县)、福建(泉州德化县、永泰县伏口乡)、贵州(威宁、瓮安、永泰、罗甸、贵阳永乐乡、六盘水)、四川(西昌攀西地区)、湖南、湖北(恩施市、建始县、宣恩县)、陕西(麟游县)、河南(郑州)、山东、河北、台湾、海南、北京、天津、辽宁大连等地都有引种栽培。
雪莲果特耐强光,喜中低温,忌涝怕旱。在年均气温18℃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生长适温5-25℃,最适气温10-20℃,相对湿度80-85%。块茎(即种薯)在播种后约2个月萌发,温度高于16℃时,块根开始膨大,20-25℃时进入膨大高峰期。不耐寒,遇霜冻地上茎枯死,块根在0℃以下不易受冻。因此,适宜在低纬度、海拔约1000米、常年云雾缭绕的温凉山区生长。
茎直立,圆形中空,紫红色,丛生,高2-3米。叶对生,宽心脏形,表面粗皱,稍厚,叶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叶柄长7-12厘米。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花盘3-6,舌状花、黄色。瘦果。须根系,分布于耕层5-30厘米。块根纺锤形。块茎着生于根茎部,不规则形,表皮粉红色。
雪莲果(学名: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Poepp.) H.Rob.)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菊薯、雪莲薯、地参果,茎直立,圆形中空,紫红色,丛生,高2-3米。叶对生,宽心脏形,表面粗皱,稍厚,叶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叶柄长7-12厘米。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花盘3-6,舌状花、黄色。瘦果。须根系,分布于耕层5-30厘米。块根纺锤形。块茎着生于根茎部,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