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增健绿色饮品有限公 | 昆明傣乡果园饮料有限公 | 白象食品集团河南白象饮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南阳美代食品有限公司 | 河北卫邦食品有限公司 | 广东椰香源食品有限公司 |
沧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东广发食品有限公司 | 河北味优滋有限公司 | 山东快乐娃食品有限公司 |
一名学生应聘到国内一家非常知名的企业从事营销工作,虽然只工作了两年,应该刚刚脱离羞涩。然而,我们却看出他超越同龄的成熟。我们问他为什么进步这么快,他发出感叹,“在这家企业,想不成功都难!”
这就是优秀企业的力量,它能让员工“被迫”成功。
这家企业是如何做到让员工“被迫”成功的呢?
这名学生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虽然在外面做推销,但考勤管理和工作计划却是如同生产人员。每天19:00——20:00,要准时向总部管理中心报告当天的工作行程和工作内容,并报告明天的工作计划。
其次,第二天早上8:00管理中心会电话抽查我们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只要被抽查到,一定要用本地电话回话。如果有人想偷懒,根本就没机会,当天就被发现了。同时,营销管理中心还会抽查客户,如果我昨天报告拜访了一个客户,公司会以客户回访的名义电话拜访,了解我的汇报是否属实。
第三,如果我工作中遇到问题,公司领导通过审阅我的工作记录,就能很容易发现,因此,可以给我及时提供帮助。
第四,营销人员每两个月回公司召开一次会议,并报账。报账时,要把单据、工作记录和个人的行销日记三对照,你想作弊,就死了这份心吧。”
在一家优秀的企业,没有偷懒的机会,没有犯错误的机会,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得到支援,想不成功确实有点难。这就是以管理的力量让员工“被迫”成功。
据我观察,成功者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奋斗式的成功,另一种是被逼成功。
个人奋斗式的成功,通常有精彩的故事,所以备受媒体的喜爱。因此,这类成功者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的宠儿。
什么是被迫成功?大致有三种情形:
第一,被大环境逼着成功。中国第一批“下海”者大抵如此。因为他们是社会边缘人,在计划经济时代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实在没有办法了,被迫下海,被迫发财,被迫成功。中国现在普遍存在的“没文化的当老板,有文化的当老总”现象,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没文化,被迫从小生意做起,最终生意越做越大,聘请有文化的人当老总。
第二,被管理逼着成功。优秀企业之优秀,首先在于管理。因为管理严格,所以员工没有偷懒的机会,最初是被迫勤奋,最后形成习惯性勤奋。优秀企业,勤奋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并非优秀企业的人员都是天生的勤奋,而是成功管理的结果。所以,在有些企业,因为勤奋是少数人主动的选择,所以勤奋是一种值得赞美的美德。而在优秀企业,因为勤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不勤奋的人很快会被勤奋的文化所同化。
优秀企业的积累和沉淀是一份宝贵的资产,它能让个人少犯很多错误,因为不让每个人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掉到河里”的机会少得多。优秀企业的管理还能够在个人刚有犯错误的苗头时就被发现,被制止。
第三,被企业发展的大势逼着成功。置身一个优秀企业,就如同置身人潮涌动的大街上,被人潮挤着往前走。当企业成长时,个人也成功了。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崛起,一定伴随着一批人的成功。
通过组织的成功,带动一批人成功,这与个人单打独斗式的成功截然不同。
在个人成功之途中,有两股本能的力量一直在“搏斗”。一股是渴望成功的力量,表现为对远大目标的向往;另一股是“走捷径”的渴望,表现为希望少做事,少投入,多产出。
成功可以是一种必然,只要做好成功的阶段性管理。然而,多数人没有这样的管理能力。既希望走向成功,又希望少投入,这两股本能是相互矛盾的。
作为个人,往往是感性的。作为组织人,往往是理性的。组织的规划往往做得比个人的规划更清晰。
下面我们看看一个人是如何通过管理自己而取得成功的。
曾经创下台湾空前震撼的歌手李恕权,是唯一获得格莱美音乐提名的华裔歌手,同时也是“Bill board杂志排行榜“上的第一位亚洲歌手。1976年,19岁的李恕权在休斯顿太空总署工作,只是把多数业余时间放在音乐上。
一天,他与好友凡内芮的一番对话让这位对音乐存有梦想的人找到了路径。
“想想你五年后在做什么?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凡内芮问。
李恕权深思了几分钟,告诉她说:“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你确定了吗?”
“Yes!”一声拉得很长很肯定的回答。
凡内芮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从这个目标倒算回来。
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那么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那么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那么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准备好。那么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有几首曲子完工,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完工。”
凡内芮笑笑说:“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
她补充说:“喔,对了。你还说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对吗?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经在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四年照道理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三年,很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矶了。”
1977年,李恕权辞掉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休斯顿,搬到洛杉矶。说来也奇怪,虽然不是恰好五年,但大约是第六年,他的唱片在台湾及亚洲地区开始畅销,他一天24小时几乎全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一起工作。
多数人没有像李恕权一样把梦想的与当下的工作结合的管理能力。多数人的梦想只是梦想,当下的工作与梦想无关。普通人通常也没有像凡内芮那样的思维习惯。然而,优秀的企业有这样的能力和这样的习惯。企业制定战略的过程,其逻辑与凡内芮的思维过程如出一辙。
像凡内芮和李恕权那样能够把个人成功的理想变成当下的行动,把个人成功的每个阶段清晰地描述出来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组织却具有这样的能力。一个企业能够把某个阶段的成长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晰,并且能够把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有效结合,形成滚动式规划。
因为多数个人都没有规划人生的能力,但在一个组织中,通过组织的规划间接完成了个人的规划,通过组织的成长带动了个人的成功。
以前讲个人的成功,总是过度关注个人,因为内因才是主要的。然而,这样的思维多少带有农业社会的痕迹。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个人与组织相比是渺小的。借助组织的平台,创造个人的成功,成为成功的新捷径。
我的一名同学毕业不到10年就跻身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管,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创业?他的回答是:“这家企业是国内知名企业,我的身份虽然不如那些亿万富翁,但我的影响力比他们大,这种影响力不是由我决定的,是由我的企业和我的位置决定的。
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不是由所拥有的财富决定的,而是由所能支配的资源决定的。现在我能控制的资产有十多个亿,销售额几十个亿,每年经我审批的费用就达几个亿,这就是我的价值。我的薪水虽然不高,但通过MBO,我已经是公司的股东,公司已经上市,我的资产的价值通过股市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