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食品饮料代理 > 米饼 > 米饼资讯 > 米饼的做法 > 香甜的七夕米饼,你知道怎么做吗?

香甜的七夕米饼,你知道怎么做吗?

来源:米饼 米饼资讯 | 2017/12/18 9:29:48 By 小芳 阅读(857)

下周一是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俗称的七夕节。七夕,原名乞巧节。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随着时代变迁,七夕渐渐演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在这天,年轻人互赠玫瑰或其他礼物,牵手浪漫约会。其实七夕还有很多传统习俗,如乞巧、穿针引线、吃麻巧等。而在乐清,流传最广的习俗是做米饼,在七夕前后,家家户户都飘出糯米饼的甜香味。

米饼

家家户户做米饼

8月23日,乐成街道湖上岙村妇女主任徐乐丹家中,一大早就蒸好了南瓜,煮上一大锅红豆,今天,村里几户人家要到家中来做七夕米饼,她提前准备好了各种食材。

“从我有记忆起,在七月七这天做米饼,就是一个惯例,一直到现在,邻居们也都做,互相交换口味分着吃。”徐乐丹拿出糯米粉和粳米粉,按照7:3的比例倒入面盆中,把蒸好去皮后的南瓜倒入,之后再用红糖水和匀。“手上抹一点色拉油,不那么容易粘手。”徐乐丹用手将几种食材揉到一起,直到面团有韧性,才停了下来。

用手将面团择成一个个小团子,用手揉成圆形,挤压成饼状,再在中间按压出一个坑,一个米饼就做好了。

“有些人喜欢直接蒸,但我喜欢先在油锅里煎一下,两面金黄后,再放进锅内蒸。”徐乐丹说,这样做出来的米饼不容易粘锅,吃起来不粘牙,味道也更香。

村里85岁的徐仁迪和80岁的李方翠也赶来帮忙,她们打算用最原始的方法来制作米饼。在锅灶里抹上油,将米饼一个个摊在里面,听到滋滋声后,舀起半碗水浇进锅里,水干后再浇一次,连续三次浇水后,锅内的米饼也熟了。徐仁迪说,以前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油都省着用,这种方法叫水煎。

“我们小时候还将一些米饼扔给喜鹊吃。”李方翠说,每到七夕,母亲从家里的女孩子手上将丝线解下来,然后绑上米饼,甩到屋背上,让喜鹊衔去做路食。相传这样做,可让喜鹊去帮忙搭建鹊桥时,把丝线带给织女,织女就能把女孩子变成善织工绣的女红能手。

“以前条件不好,做好的米饼,大人会用竹筐装好吊在屋檐下,想吃的时候拿一块,一直吃好多天,哪像现在想吃多少有多少。”村民潘微萍当天还做了几个长条形状的米饼,样子很特别。“这种米饼一般大人做给孩子吃,寓意孩子吃了乖巧听话。”

除了南瓜米饼,其他口味的也很受欢迎。如加入红豆、红糖的红豆米饼,用炒好的猪肉、豆腐干、咸菜包起来制作的咸菜米饼,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食材的比例。

“七夕节演变到现在,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可在我的脑海里,总觉得七夕就是一个吃米饼的日子。”市民徐健海说,他每年总记得,在七夕这天要吃米饼。以前是奶奶做,奶奶过世后,家里就没人做了。这两年,他总在七夕这天到菜市场购买几袋米饼,分给家里人吃,有时还给出嫁的妹妹送去一些。

粘着白芝麻的麻巧

七夕除了家家户户做米饼之外,另外一种食物就是麻巧。麻巧是一种粘着白芝麻的饼,另一种说法叫做巧纶,也可叫做巧饼。

“小时候,七夕就盼着吃巧饼,小贩担着到村子里来卖,当时一个巧饼才一毛钱,每次母亲给我5毛钱,我就觉得是个天文数字,都能买5个巧饼了。”家住市区旭阳路中驰湖滨的林小园说,巧饼上粘着芝麻,咬一口特别香,可这种食物不是天天都能吃上的,只有到七夕的时候,才能买到,巧饼是她儿时对七夕的记忆。

长大后,一些糕饼店在七月初七前后,也会制作一些巧饼放在柜台上卖,5-10元一袋。“这两年,我会到店里去购买麻巧,和朋友们分享,唤起她们对七夕传统习俗的回忆。”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随着七夕节临近,一些老字号的糕饼店的柜台上已经摆上了巧饼,如果你想寻找儿时的记忆,不妨上街去找找。

还有哪些七夕习俗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文化受到了国家保护。目前,有些七夕习俗都已经被淡化了,不过这两年,乐清市青少年宫、一些学校幼儿园、汉服协会等组织,渐渐重拾起七夕民俗,在参加七夕传统习俗活动时,不少孩子感叹,原来七夕有这么多好玩的习俗。

“去年七夕,我带女儿参加了一个汉服协会组织的七夕活动,女儿玩得很开心,嚷着今年还要参加。”翁垟街道的陈文婷说,活动开始时,大家将针插在苹果上,然后每人分一根彩丝线开始比赛,若在最短时间内,将10枚针都穿过去的话,那么便被公认为最手巧的女孩,受到大家的赞扬。”手巧对于一个古代女孩来说,是最紧要的,若女红不好,则会被人瞧不起。

传说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管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妇女们忙着向织女乞巧之时,男子也没闲着,他们忙着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官运亨通。

此外,古时女孩在七夕这天还比赛剪纸、做巧食、刺绣等技艺,如今现在仍能传承下来的习俗已经寥寥无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信息分类:米饼的做法 | 核心内容:七夕米饼
好妞妞微官网

米饼信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