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机扫一扫下载
    好妞妞官方

    找产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机 更多资讯

产品
帮您找
您的位置:首页 > 经商之道 > 商情快报 > 正文

预测2018年新零售的趋势

来源:食品饮料 食品饮料经商之道 | By 小杜 2018-01-27 浏览(523)

2018年,阿里腾讯的新零售交锋将会越来越激烈;无人便利店或因为政策因素无法推进;便利店会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亚马逊成为引领国外新零售的样本…一文读尽,2018年新零售领域的八大趋势。

进入2018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火了半年的无人货架第一起并购案就已发生;腾讯从“备战式”走到前台与阿里正式交火新零售;在过去一年创业者自嗨的“无人零售”新型业态还能经受住考验吗?洗牌、并购、上市的生鲜商超马太效应,究竟哪个先来?

新零售经历了一整年的阅兵,它们,会迎来怎样的2018呢?后文对2018年新零售趋势做了八个预测。

▎趋势一:阿里、腾讯的新零售战争加剧

在过去的几年中,腾讯与阿里分别在各自的市场上独领风骚,在2017年,面对阿里的新零售强势进攻时,腾讯终于按耐不住。

尽管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才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但阿里在线下零售的布局很早就开始:2014年入股银泰百货,第二年又与苏宁牵手,2017年更是加速布局,从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到线上的闪电购、易果生鲜,线下商超从三江购物再到高鑫零售,通过入股、联姻等多渠道,如今阿里的新零售板块已然成为“新零售帝国”。

反观腾讯也在2017年提出了对于零售商的见解,要“做零售的赋能者”,核心打法是小程序+微信支付,输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一个流量和技术的输出者。

具体在新零售的战场,腾讯的角色被看作是“备战式”,作为持有京东18.1%股份的腾讯,其存在感基本上通过盟友京东来实现:京东入股永辉、获沃尔玛5%入股后并入一号店、投资了社区生鲜连锁“钱大妈”……此外,腾讯系的美团、每日优鲜等其他力量也在各个领域加入新零售战局。到了2017年12月11日,腾讯以42.15亿直接入股永辉拿到5%的股份,标志着腾讯的新零售走到前台,与阿里展开了正面竞争。

过去一年,阿里和腾讯分别排兵布阵,阿里凭借先发优势,跑马圈地成为新零售的领跑者,而“京腾”携手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两者势必会引起一场新零售的争夺和商业的竞争。

预测2018年新零售的趋势

▎趋势二:增量、存量一手抓,阿里继续复制新零售试验田

在新零售元年,阿里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大规模地扩张新零售样本盒马鲜生。据悉,盒马目前共计在全国7个城市开了20家门店,在今年1月3日,放出豪言2018年将在北京开出30家门店。

阿里一手在积极扩张盒马,培养消费者形成送货上门的依赖性习惯,另一只手,战略入股线下零售企业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以及高鑫零售,尽管目前尚未行动,但可以预测的是,在今年势必会通过联营的尝试,将盒马门店的形式进行品牌和理念输出,完成对传统零售进行门店的改造,以此来拓展市场。

另外,阿里私有化银泰商业之后迟迟未见大动作,但不少业内人士将此看作是阿里自营的一块百货新零售试验田,以探索改造存量百货市场。

以自有力量抓住增量和存量的新零售市场同时,阿里还在2017年推出一站式进货平台阿里零售通,服务小B客户,同时,夫妻老婆店“维军超市”被阿里升级改造后也成为“网红”超市。

零售通通过数据化方式为小店赋能,提供丰富且有竞争力的商品,建立高效仓配体系,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营销策略和选品指导;而小店能给零售通带来海量的数据信息,同时作为商业的毛细血管与社区智能链接。

据统计,在全国共有660万家社区超市小店,入驻零售通平台共有50万家,面对这个巨大的零售末端市场,已经千辛打造出来的夫妻老婆店样板,在2018年大规模的复制可能性极大。

▎趋势三:品牌商愈发重视线下

透过最近两年阿里和京东的布局发现,他们都越发重视线下渠道,接二连三扬言要开百万家线下门店,而马云预言纯电商时代将结束,“只有结合线下去做,全渠道销售模式才是未来趋势”,这句话成为不少进军电商平台品牌商的引航者。

另一方面,在经过数年的电商发展红利期之后,我国的消费品线上零售已经没有太多的增长空间,线上的流量获取成本也越来越高。据悉,目前电商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80%-90%的线下市场依旧被传统零售占据。

同时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电商零售运营成本逐年上升,寻求转型与升级成了不少商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样在2017年,不少淘品牌制定了“出淘计划”,其中,三只松鼠准备建1000家实体店,茵曼宣布计划5年内全国开设万个线下体验店铺等。

透过布局线下零售,电商基因的品牌商家能够提供用户亲身体验和更好服务,并且有场景化消费的特点。这与线上的价格透明、个性化推荐、快捷支付、送货上门等优势形成互补。所以,在2018年,两者结合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的综合式体验。

同时,不少品牌商在近两年经历了从实体店到重视线上的发展历程,而透过2017年看到,品牌商又重新发掘到线下的价值。不仅永辉超级物种、天虹sp@ce、百联的RISO和鲸选未来、大润发优鲜等传统商超“转型新零售”样本纷纷上线,对“新零售”的探索竞争暗潮不断,就连传统零售企业也出现不少跨界新玩法,也将它们再次送到了消费者的视野中。

比如,零售巨头家乐福涉入小业态便利店+咖啡厅+书吧的商业模式,同时,还有全家,形成了以便利店的“中食”和服务为中心,附加药妆店的OTC药品和日用美容产品的新业态。便利店之外,三胞集团打造宏图Brookstone,成为宏图三胞从传统3C零售商转型的一大突破口,同时为其新一次的转型拉开序幕。

新零售的到来,尽管对所有品牌商来说都是一次洗牌,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传统企业与新型企业的对决。新零售一方面给企业带来冲击和挑战,但企业转型,创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消费者需要的东西更多了,传统的人、货、场的定义会因为消费者的诉求变化而重新改写。所以在2018年继续新零售的风口上,经营能力和核心将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评估标准。

▎趋势四:无人便利店或将夭折

2016年年底,亚马逊宣布推出Amazon Go的概念店,为“无人零售”做足了铺垫,紧接着在2017年下半年,陆续涌现出阿里实验室的淘咖啡、京东无人超市、F5未来商店、以及缤果盒子等无人便利店,让无人零售的赛道上不仅充斥着电商巨头们的身影、创业公司介入、同时,这一新业态还吸引了不少“零售老兵”。

先后看到原怡食家总经理安利英,以及原京东副总裁,多点联合创始人林捷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国内有品牌、成小规模的无人便利店就已超过20家。

无人便利店的风口吹得愈发激烈,而它之所以能够成为2017年的焦点,其原因是,一方面在租金、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而目前国内所谓的无人便利店,相较于传统便利店,只做了前端技术升级,甚至还不太成熟,无论是RFID、人脸识别还是支付结账都存在很多问题。

另外,“租金、人力成本”等这些被作为驱动无人便利店的因素,究竟如何节约成本,提升店面坪效也是在201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无人便利店”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规模化,但规模化不仅是对项目硬件设施生产供应链的巨大挑战,对店内销售商品的供应链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政策不透明也对无人便利店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去年10月26日,号称全球第一款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在上海关闭了两个网点。尽管官方回应此事只因合作结束,但因政策因素被城管查封的原因同时被爆出。

品途商业评论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无人便利店的用地需要工商报批,政府对公共用地的使用有明确标准,未来的管控会更加严格,而在室内也是需要物业同意。除了用地要符合规定外,消防、卫生、防疫等等也是绕不开的坎。

可见,无人便利店在2018年的发展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多个因素。

▎趋势五:便利店二三四线城市的渗透加剧

统计显示,中国的便利店品牌超过260个。而在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便利店品牌都超过了10个。其中,以7-11、罗森为代表的日资连锁便利店在中国发展近20年,拥有雄厚的基础,地位无法撼动。

在2017年,资本也对传统便利店市场十分看好,2017年年初成了的便利蜂先后获得4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爱便利”“宅可便利店”“门口头”等平台也先后获得了百万到千万元不等的投资。

而家乐福、华润等传统商超也在瞄准了便利店市场,加之京东、阿里曾在两年前利用便利店或社区店打通“最后一公里”,收割夫妻老婆店。

便利店市场异常火热,支撑便利店爆发的商业逻辑主要在于两点:线上渠道可替代性差、消费能力提升带来的消费习惯转变。便利店商品多为需求紧迫的即时消费品,电商平台无法掠夺其目标市场;可支配收入增加催生消费升级,便利店密集布点缩减经济距离,超商大宗采购的价格优势相较于时间成本吸引力不足。

纵观各大便利店的未来规划,全家计划到2024年达到1万家店;罗森计划从目前的约千店规模,到2020年达到3000家,到2025年达到1万家店;7-11则希望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在主要城市每年新开30-40家门店。从2017年初便利蜂成立起,便利店市场的腥风血雨才刚刚开始,除此之外,便利店向二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也会明显加剧,其原因是这些城市的消费人群逐渐偏向80、90后,相比上一代夫妻老婆店性质的小卖部,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和心理诉求。

▎趋势六:无人货架面临洗牌

2017年上半年创业者的目光还聚集在共享系上面,而到了下半年,一种以办公室为场景的开放式货柜模式无人货架形成了新风口。

数据显示,无人货架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引来了五十多个玩家入场,不仅包含新晋创业者,七只考拉、零食e家、便利蜂、猩便利、魔盒CITYBOX等,同时阿里、京东、顺丰、饿了么、美团、猎豹等巨头也纷纷入局,并且无人货架创业者拿到了超过20亿元融资。

纵观2017年无人货架可以说是攻城拔寨,而刚刚进入到2018年,就迎来了无人货架的第一起并购案。1月12日,便利蜂宣布完成对领蛙的战略投资并控股,“领蛙将并入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

在此前,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上半年无人货架可能就清场差不多了,可能会形成2+N的格局,至少会有2家跑出来,资本市场头部效应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便利蜂对领蛙的并购,也佐证了行业对“2018年上半年是无人货架洗牌期”的判断。

品途旗下的零售前沿社曾经将无人货架这场战役分为上中下三个半场:上半场是铺点位、拉用户;中场是扩场景、扩品类;下半场为扩业态。这三个半场有一个是不变的,运营能力!

无人货架的战火燃到现在,在经历了跑马圈地的阶段后,考验是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同时,因为无人货架市场的低门槛,让企业间存在货损率居高不下的现象也屡次存在,无人货架的市场十分混乱。

但未来,在无人货架的市场上,不重视运营,盲目铺设劣质点位的竞争方式势必会被淘汰,毕竟归根结底无人货架仍旧是一种零售业态,而零售业的本质是服务。

▎趋势七:亚马逊领跑海外新零售市场

不止在国内,去年全年海外巨头也纷纷布局新零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亚马逊。

2016年12月,亚马逊在You tube上对Amazon Go的概念店展示就足以让国内的无人零售创业者们兴奋。

2017年6月,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美国线下高端生鲜连锁商超——全食超市,并宣称在未来十年内在美国开设2000家“亚马逊生鲜”品牌杂货店,利用全食及品牌生鲜杂货店建设,缩短生鲜产品与消费者半径,利用线下反哺线上市场。

2017年10月,亚马逊专卖店店进驻Kohls百货,主要售卖3C类产品。据Kohls方面透露,未来其与亚马逊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扩大至80多家门店。同年11月,亚马逊与BestBuy展开合作,在各自平台或门店里售卖对方产品。

此外,截至17年11月,亚马逊已开设12家线下实体书店,将体验延伸至线下,更好地与客户进行互动。

亚马逊在新零售的布局,给国内不少企业指明了方向,成为效仿的对象,而亚马逊在零售业拥有多年线上线下的融合经验,不仅是零售商店的领头羊,在线上电商、实体店铺、物流网络成为亚马逊的三驾马车,在2018年,看来亚马逊一定会在新零售领域大放光彩。

▎趋势八:巨头继续参与创造零售新物种

今年年初,回归联想的刘军高调宣布,联想要进军新零售,称联想新零售公司第一个店将于1月28日在燕莎开业,年内预计将开到150家店铺,店铺内则会卖三种产品:联想、联想智选的产品、联想生态链品牌产品。

回顾这一年,不少企业以自己的方式跟新零售产生点儿关系,有的是对于新门店的升级、改造,有对于新业态的探索。其中,地产公司相继涌入新零售成为2017年的一大看点,万科不断升级第五食堂,绿地旗下G-Super布局精品超市,同时还见保利、世茂、龙湖等商业巨头的身影,在地产行业疲软之下,通过布局新零售,打造社区商业带动开发的住宅化,同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可以预见的是,在2018年有望在各领域的巨头企业,涌现出更丰富的新物种,以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月9日消息,阿里巴巴在线下市场有了新动作,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纳入新零售体系。自此,阿里已经形成了新零售的四路大军,在服装百货,电器,食品生鲜快消,餐饮等行业重构与推动效率升级。

口碑方面表示,将继续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深耕,特别是餐饮行业。可以预见的是,在2018年,阿里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与帮助口碑服务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让更多的企业参与新零售中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核心内容:新零售 | 类别:食品
好妞妞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