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增健绿色饮品有限公 | 衡水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 昆明傣乡果园饮料有限公 | 白象食品集团河南白象饮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南阳美代食品有限公司 | 河北卫邦食品有限公司 | 广东椰香源食品有限公司 |
沧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东广发食品有限公司 | 河北味优滋有限公司 | 山东快乐娃食品有限公司 |
一盏旧旧的灯,泛黄的招牌,时间一直在旁默不作声,恍惚之间,已隔百年,岁月静好,你已不再。
在澳门曾经有这样一家店,传承于百年,却也没落于百年,令人唏嘘……
在澳门可能没有人不知道荣甡蚝油庄。荣甡蚝油庄1902年创立,有100年多年的历史。
荣甡第三代传人曾溥洲老先生于2015年底仙逝。他一生未婚,后继无人。
从此中国又一百年老店陨落,令人唏嘘……
01
蚝油的诞生
如今的南方餐桌上少不了蚝油,但在100多年前,人们并不知蚝油为何物。
蚝油,诞生于广东珠海南水镇一间卖牡蛎汤的小茶寮。
1888年的一天,李锦裳像往常一样生火煮蚝,忙来忙去把煮蚝的事情抛在脑后。过了很长时间才想起炉子上还煮着蚝。本以为已经将蚝煮糊的李锦裳匆忙掀开锅盖,没想到竟香气扑面而来。
锅里煮的蚝不但没有干,反而被熬成了一锅浓郁的棕褐色汁液,同时散发出勾人食欲的香气。李锦裳取了一口尝了尝,味道鲜美。蚝油就这么在不经意间被熬制了出来。
从此蚝油成了这间小茶寮的招牌,李锦裳索性将店名改成“李锦记蚝油庄”,生意红火。但不幸的是,这家蚝油庄竟毁于一场大火。
1902年李锦裳前往澳门,澳门地理位置极适宜蚝的生长,胜产蚝类,所以澳门还有一个名字叫“濠江(蠔江)”,李锦记在此地重开蚝油庄。
就在同街不远处,同样有一家号称澳门第一家蚝油店——荣甡蚝油庄。两家同街比邻,又都是卖蚝油,自然竞争激烈,堪比宫斗剧。
当时在澳门蚝油业中,出现四足鼎立的局面。“荣甡,李锦记,福泰兴,合胜隆”四家店相互竞争,生意兴隆。荣甡虽然开在李锦记之后,但却因地处商街拐角,生意在当时要好于李锦记。
据传孙中山先生客居澳门时,吃过他们家的蚝油,并从此爱上。回到南京后还还念念不忘,曾托人到荣甡买蚝油寄回南京。
荣甡为了能够产出高品质的蚝油,不惜砸重金开设养蚝场,自己生产上乘的蚝作为原料。渐渐地,荣甡成为澳门四家蚝油店中的老大。
比起李锦记,荣甡蚝油庄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
02
荣甡暗淡落幕
每次熬制蚝油,都要10多个小时的时间,需要有人寸步不离,不断进行搅拌。炭火需要恰到好处,才能保证蚝油味道鲜而不焦。一百斤的蚝只能熬出两斤的蚝油,可见熬制蚝油花费功夫不一般。
1934年,蚝油迎来的第二代。荣甡接班人沿袭传统,继承古法炭火煮蚝油精粹,品质上乘。
荣甡还被当时的澳门政府派送葡萄牙波尔图参展,名声大噪。由于100斤的蚝也只能制出300多支蚝油,普通百姓也只是过年过节时才舍得拿出来尝一尝。
老对手李锦记则在1946年出走直奔香港,将总部设在那块国际自由贸易港口。
随即,李锦记走出国门,开始通往国际市场。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李锦记开始摒弃传统制法,结合高科技进行自动化量产,得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
而荣甡百年来一直继承传统,到了第三代曾溥洲老先生仍然坚持炭火熬制蚝油,多年的经营,在品质上从来都没有掉以轻心。
工艺没变,但是环境变了。因海水污染,自家养殖场早已经关闭。曾老先生制作蚝油只能到市场去买最好的蚝和蚝水来做。
进入21世纪,曾老先生年事已高,但依旧花10多个小时的时间,熬制上等的蚝油。店铺进进出出都是他一个人,身体大不如前,现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有人问,没有子嗣继承,这店还要维持多久?他回答说,“能活多久就做多久”……
老店的招牌已经泛黄,临门的顾客已经很少。昏暗的店铺内,暗淡得看不出它曾经辉煌过。
2015年底,曾溥洲老先生仙逝,荣甡老店送走了第三代传人,也是最后一代。普通老百姓只能过节才舍得吃上一口的蚝油时代,已经跟随荣甡的关门一去不复返……
03
留住“匠心”,守住“匠魂”
现如今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工匠精神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经商信仰。但反观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荣甡”,我们不禁要感叹,从“匠心”到“匠魂”的坚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商业的发展。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也许是我们对工匠精神的误解。
荣甡走过百年,却一直坚守手工熬制蚝油是工匠精神的“心”,但是百年变迁,依然不懂适时而变,是荣甡没有守住工匠精神的“魂”。
在我们看来,日本的工匠精神已经做到了极致。根据调查,在日本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有3146家,是全球最多。显然日本靠工匠精神坚守的老店,不止撑过三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最有名的Hard Lock螺母,因为不松动,品质好,全世界的都向这家只有40多人的小公司订购螺母。这家公司之所以被世界认可,正是因为对工艺的追求,工匠精神的坚守。但是要知道,这家公司的螺母售价要比市面上的高出30%,工匠精神的坚守不是为了守住清贫,而是为了守住手艺而赚更多的钱。
一味苦守可能只是固步自封,没有创新将无法存活。其实我们一直以来已经习惯老手艺在我们身边消逝,但是新的事物也会一并的出现。我们总在哀叹老手艺的失去,却忘了手艺不再,精神可以传承。
在现代,我们真正要追求的其实是工匠们至善至美的“匠魂”。
这家在风雨中飘摇百年的老店,承载几代人餐桌记忆,如今却成为历史,不禁让人叹惋……
然而它却把它的精神永远留在了现代社会的喧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