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食品是我国大型豆奶粉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营养麦片生产企业。但是除了净利润2011年实现了27.15%的增长,此后的黑牛食品便进入了下跌通道。据统计,黑牛2012年-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1457.08万元、1228.87万元和-6.16亿元,所对应同比下滑的幅度分别为46.51%、73.64%、17.64%和5324.32%,黑牛食品像是坐上了一辆下坡的车,刹不住了利润下滑的闸。
在业绩压力下,黑牛食品也曾积极进行自救,不断的调整产品线,进行多元化布局。其官方网站显示,公司产品有十多个系列,涉及乳酸菌、花生牛奶、核桃乳、燕麦等,但是多元化的布局并没把黑牛食品的业绩拯救起来,反正透支了公司的利润。黑牛2015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产品中占比最大的液态奶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39.92%;豆奶粉营收9554万元,同比下降39.05%.为什么不管黑牛做什么,都“牛”不起来了呢?
一味追求产品多元化,导致核心业务不核心,非核心业务不专业
作为全国大型的豆奶粉生产企业之一和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营养麦片生产企业之一的黑牛为什么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做起了鸡尾酒?无非是被中国鸡尾酒市场潜力巨大,产品极润高而吸引。
近几年鸡尾酒的强势来袭,给市场疲软的啤酒行业带来了新的氧气活力。特别是RIO鸡尾酒凭借年轻包装和缤纷口味、以及高匹配度的明星代言,迅速成为都市白领聚会、K歌的首选产品。2014年,锐澳鸡尾酒销售额为9.82亿元,同比增长216%;净利润2.3亿元,增长超过300%.于是,一向专注于植物蛋白饮料的黑牛食品终于按捺不住,在2014年高调宣布进军鸡尾酒市场。达奇预调鸡尾酒上线还不足半年的时间,就拥有200个代理商和127个夜场代理场,但短期的营收并没有长期见效。在RIO、冰锐等占据多半市场的情况下,黑牛不得不寻找更多的差异化来凸显自己,因此研发、代言、铺货都需要深入考究,而产品无特点、营销无章法、渠道不匹配,都无形当中就为本不专业的自己设下障碍。
新产品品牌知名度低,过度依赖营销推广,挥金如土入不敷出
黑牛有限公司
黑牛进军鸡尾酒不同于其他公司那般小心翼翼,而是从一开始就停止不了的大投入,大手笔。先是花重金挖掘啤酒界精英人士组成130人的团队生产线;然后重力打造20万-30万箱/月的吴江生产线。据了解,黑牛在进军鸡尾酒的前期只研发和代言费就达4000-5000万,仅从一口气与当年人气明星金秀贤的两年合同签约就可见端倪,更不用说用在浙江、湖南等娱乐节目上的广告投入。而黑牛食品大手笔推出“达奇”鸡尾酒等新产品,不但没有让黑牛在鸡尾酒行业赢得一席之地,让公司盈利,反而拖累了业绩,彻底拖垮了黑牛食品。
鸡尾酒布局者离开东家,黑牛被彻底抛弃
由于盲目进军鸡尾酒行业,加上市场分析不够,产品无新意,营销不成功,黑牛推出的达奇预调鸡尾酒仿似昙花一现,只带给了人们短暂的新鲜感,接下来便是一片苍白黯淡。2015年1~9月间,达奇预调鸡尾酒仅销售1090.10吨,实现销售收入2291.94万元。 年产能达2.4万吨的产能利用率仅仅5.78%.
而让人更为惊愕的是,该业务上线不到一年,曾主导了黑牛食品转型之路,力推布局鸡尾酒行业的总经理了吴迪年就选择了离职。由于生意的惨淡和维持的艰难,2015年11月,黑牛食品开始公开拍卖预调鸡尾酒生产线。曾经的如火如荼的鸡尾酒布局真成了昙花一现。
未来的黑牛该何去何从:一心做好本业or势将多元化进行到底?
受业绩下滑、净利润暴跌的影响,黑牛食品出售了旗下3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与此同时,黑牛食品还出售了旗下部分分公司设备据统计,上述出售资产的全部权益价值为2.04亿元。 黑牛食品为自己的多元化布局付出了惨痛代价。
尽管屡战屡败,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挡黑牛食品进行多元化布局。2015年年底入主黑牛的王文学,其擅长的领域主要在房地产业务,而对食品行业并无经验。在公司业绩巨亏和国内房地产市场并不景气背景下,黑牛食品完全转型地产可谓是困难重重,这恐怕又是一次多元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