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机扫一扫下载
    好妞妞官方

    找产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机 更多资讯

产品
帮您找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食品安全道德底线 应全民参与 法律来捍卫

来源:食品饮料招商 食品饮料新闻资讯 | 2015-12-22 09:34:58 By 大师 阅读(727)
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烟台三九食品有限公司 湖南国飙贸易有限责任公 衡水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济源市鑫源饮品有限公司 山东养生冠食品有限公司 孟州市景一饮品有限公司 河南益和源饮品有限公司
青岛慧能多农业发展有限 四川风云广告 广东省汕头市新伙伴食品 焦作优贝饮品有限公司

坚守食品安全道德底线,应该全民参与,由法律来捍卫。食品安全经费拟纳入财政预算、“转基因”三字高度要有明确标志、提供不合格的饮食餐具最少罚5000元……2016年1月10日前,《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 全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条例(草案)》,市、区政府应当将各项食品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同时,鼓励市 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积极举报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线索,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奖励。奖励方式包含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本期“读者参议”此话题 进行热议,敬请关注。 ——编者

应鼓励市民参与食品安全建设

■ 然玉

捍卫食品安全,从来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而在过去,恰恰是因为公众的监督权未被充分保障,公众的投诉、举报渠道不够畅通,才使得“食品安全建设”一直未能形成全民共治的局面。

普通市民既是日常消费行为的实践者,也是“食品安全”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这种角色设定,决定了他们具备强烈的意愿,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建设过程中来!比如 “转基因”标志不明确、餐具不合格等等情形,市民们时常可见,但是却未必会引起注意。鼓励市民“有奖举报”,无疑可以强化市民自我维权的意识和动力。

消费者的偏好与行为,必然会对市场生态产生巨大的形塑作用。一直以来,诸如餐具清洗不规范、贮存不达标等现象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顾客听之任之, 往往宁愿自己用“开水涮碗”。此类行为,无形之间构成了一种“纵容”,商家因而并未感受到改进现状的压力……倘若推而广之,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套因果逻 辑,在食品消费、餐饮服务等领域并不少见。

包括有奖举报制度在内,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制度,对于市场的净化至关重要。消费者的不满,必须有合理的宣泄通道;消费者的意愿,必须有专门的兑现机 制。当消费者不再是彼此孤立的个体,而是全民捍卫食品安全的大集体的一员,他们势必会有更多的勇气、更多的底气,来对那些食品领域的乱象说“不”。

可以说,鼓励市民有奖举报,只是一个好的开始。顺着这个思路继续下去,或许还可以有更多尝试,比如说给予民众更多的诉讼便利,鼓励相关的集体诉讼;在司法 实践中,也可以对违法食品生产商尝试“惩罚性判决”,从而强迫其退市,并将对受害人的补偿和对违法者的经济制裁真正结合。

一言以蔽之,消费者有理由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到食品安全建设中;而在这个“参与”中,消费者也必须感受到更多的“收获”才行。终究,这是一个凝聚个体、协同共治的过程。

树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互联网+”思维

■ 符向军

民以食为天,但保护“舌尖上的安全”并非政府机构的“独角戏”,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众、广大消费者共同应对,协调并进,形成合 力,进行社会共治。而鼓励市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积极举报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线索,并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奖励,正是发挥社会共治作用的重要内 容、手段和方式。

但《条例》在举报获奖主体以及奖励的条件、标准、方式、程序等方面,无疑应有明确细化规定,以便实践操作。

此前,2012年4月实施的《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对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包括举报主 体、举报方式、举报受理、举报等级、奖励条件、奖励标准及奖励程序等,均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奖励一般于金钱性质而非实物奖品,且并未提及精神奖励。同 时,一些地方未免简单粗放,仍有可改进完善之处,比如明确规定奖励范围为“举报对象限于实名举报”,这使得一些不愿实名举报而事后查证属实并依法处理的匿 名举报,得不到相应奖励,势必限制了奖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2013年1月8日实施的食药总局、财政部《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规定,“对匿名举报并查处的案件,在结案后能够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且举 报人愿意领取奖励的,应当给予奖励。”如此规定,无疑更科学合理和人性化,顾及了实名举报风险较高、存有顾虑而匿名举报更简便、受欢迎的客观情况,从而更 充分地发挥了举报奖励的作用。

因而,在正式的《条例》行文中,对食品安全举报奖励除了要与既有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等有效衔接外,还应根据举报等级及查处效果等实际情况,作出更细化规 定,比如物质奖励包括金钱与实物奖励,如何安排划分应有科学设置,而具有创新意义的精神奖励,包括表扬、授予荣誉证书等,更需要明确其形式。

尤需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有关立法、执法监管部门也需要树立“互联网+食品安全”工作思维,不断提升现代化工作水平,对食品安全举报的主体、条 件、方式等要求上不应太苛刻,举报奖励的门槛宜放低、方式宜多样,对匿名举报、网名举报等也应一视同仁、高度重视,不应限定实名举报,不需要举报者承担举 证义务,应积极调查核实违法事实或线索并依法查处,对能够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且其愿意领取奖励的,应当给予相应奖励;对不愿意现身领奖的网名举报者,可 以考虑“网上支付”的奖励形式。征得同意,也可以在网上或媒体上对其注册ID进行表扬、授予先进网民称号等精神奖励。

落实餐饮不达标处罚要注重精细设计

■ 涂启智

处罚从来都不是目的,但它确实是对所有乱象打击与规范的有效手段。规定提供不合规餐具将至少罚5000元,对于鞭策餐饮经营者守法经营、促进食品安全无疑 具有积极意义。假如规定不能落实或者落实打了折扣,它不免会沦为一纸空文。要让这个利民的规定顺利实施,应将方方面面的情况考虑到,注重从各个环节抓 好落实。

首先要宣传到位。目前《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草案)》正征求公众意见,等到《条例》正式发布后,当务之急是做好前期宣传工作。俗话说“不知者不为 罪”,知法才能更好守法,要让公众尤其是食品餐饮经营者知法,前期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宜调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力量,集中一段时间全方位、多渠 道广泛宣传,使《条例》家喻户晓。各个餐饮经营场所都应于醒目位置悬挂《条例》细则,一方面对餐饮经营者起到耳提面命作用,敦促其“一日三省吾身”;另一 方面让食客或者餐者发挥监督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大量印发《条例》以及突出强调处罚细则内容宣传单,充分发动城市志愿者、中小学生向餐饮店餐者、家 庭以及社会公众散发,让大家都了解、熟悉并且掌握《条例》内容与要求,为根本扭转食品安全被动局面、开辟食品安全新气象营造舆论声势和打好群众基础。

其次要处罚到位。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会生病,所以“但求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只要存在利益驱动,总有一些食品经营者会铤而走 险,所以指望一部包含严厉处罚内容的《条例》出台,能扫除一切食品经营乱象想法也非常不现实。而且,如果处罚不能一视同仁或者轻重失度,处罚也势必难以 达到处罚的初衷。从这种角度说,一旦决定处罚必须不留情面,不管任何人触犯法律法规都应该被绳之以法。只要强力纠偏,我们有望迎来食品安全的春天。还 有一点不应忽略。饮食餐具不达标罚5000元要有梯度制度设计,像贪污5000元与贪污50万量刑应有区别一样,在关键环节上违规与在相对次要环节上违 规处罚应有不同、在多个环节上违规与在一两个环节上违规处罚也应轻重有别。如此设计,处罚方能公平合理,也能让当事人以及公众信服,《条例》才具操作性与 执行力。

对违法者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 江德斌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事情,皆因民以食为天,其涉及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如果无法保障的话,意味着市民最基本的利益难以得到维 护,消费者将无法放心消费。深圳市制定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规,是为了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加强食品安全监 管,为市民打造一个放心可靠的食品环境。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几乎每一个食品领域都有黑幕、潜规则,令公众陷入人人自危的困境,不知道吃什么才是安全的,也不知道哪会遭遇食品安全危 机。近年来,政府将食品安全问题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每年都要进行清理整顿工作,亦修改相关法律,将制售问题食品入刑,加重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彰显对 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

由于每个地方的社会环境不同,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差异化,需要因地制宜,出台符合本地社会经济、生活习惯的法规,并将其量化、细致化,以便于监管实施,执法 有凭有据,以避免弹性执法,留下人为操纵空间。深圳市出台的《条例(草案)》是考虑到本地情况,量化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并明确食品安全的主管部 门、行业管理、行政监管、舆论监督、民众举报等,规定各环节需要承担的职责。

食品安全并非不可控制,2007年以来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始终稳定和保持在99%以上,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可反观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却 频频爆发,不仅危害到民众的身体健康,亦令民众对国内食品失去信任。显然,需要采取严格的食品标准,严厉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者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一旦 查出依法予以严惩,提高其违法成本,让其不敢再犯,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

政府部门是食品安全的“守夜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重大,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放松管理推卸责任。以往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经常出现行政部门互相 推诿的情况,此种“九龙治水”的局面,亦是长期困扰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深圳市在出台条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强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责 任,建立完善的追责制度,防范执法不力、“踢皮球”的现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行业分类:不限 | 核心内容:食品安全
好妞妞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