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机扫一扫下载
    好妞妞官方

    找产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机 更多资讯

产品
帮您找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添加剂如何让人安心

食品饮料新闻资讯 | 2015-11-13 09:29:33 By 贺小坏 阅读(814)
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广东省汕头市新伙伴食品 四川风云广告 蚌埠市福淋乳业有限公司
河南永铂利商贸有限公司 焦作优贝饮品有限公司 河北天天乳业集团有限公 青岛慧能多农业发展有限
河南益品堂食品饮料有限 湖南国飙贸易有限责任公 衡水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顶养科技发展有限责

谈到食品添加剂大家会下意识的认为不健康的,有毒的,那么什么样食品添加剂无害呢?一句话,只要是在卫生部门公布的标准之内,不会对人体有害。

97%的加工食品含添加剂

前几天,安徽合肥的王奶奶接孙子来家过端午节,却因为限制孙子吃薯片和泡面,把小孙子惹得嚎啕大哭,“你看看上面的成分,防腐剂、味精还有这酸那酸十多种,哪能多吃啊!”王奶奶说。

记者在合肥市三里庵家乐福超市随机采访了6位购物者,采访结果出人意料的一致,所有人对于添加剂比较多的食品,都有点敬而远之,害怕对身体有害。事实上,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市场上销售的加工食品中97%含有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只要是在卫生部门公布的标准之内,食品添加剂都不会对人体有害。”安徽省质监局食品处处长仲炎说,“比如你吃草莓酸奶,虽然酸奶里有一些草莓果粒,但是事实上你吃的浓浓的草莓味可不是几颗草莓果粒能做出来的,这主要是添加了一些草莓香精。”仲炎透露:“目前,卫生部门已经进一步规范食品使用添加剂等事项出台了相关草案,已经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实际上,作为现代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产物,食品添加剂有着改善食品色、香、味等感官指标,保持和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作用。比如食盐中的抗凝结剂可以防止盐粒结块,牛奶中的增稠剂增加了液体黏稠度。曾有专家指出,“没有食品添加剂,没有现代食品加工业。”

仲炎告诉记者,此次《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对于很多食品加工企业来说,希望配料表上的需要标注项越少越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消费者的畏惧心理,而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则是希望配料表越明细越好,包括使用的添加剂中成分的多少,都应该给消费者一个明白,“这也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必然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注问题多消费者常常一头雾水

今年6月,《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七项规定,预包装食品包装的标签应当标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标准中的通用名称。新近实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流通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记者走访广州一些超市,发现厂家商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标注上依然难叫人放心。

广东工商局近日公布了一批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由上海金丝猴集团生产的一款金丝猴巧克力以及由华美食品生产的奇之脆米通被检不合格。“金丝猴”被检出低聚异麦芽糖型无蔗糖巧克力(代可可脂)中添加剂安赛蜜含量不合格;东莞市华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奇之脆”米通,检验人员检出其含有抗氧化剂,但该企业未在商品标签上做出标注。

很多消费者担心添加剂危害健康,将添加剂标示在食品外包装上将有助于消费者选择。但不少市民反映,商家只是笼统的将添加剂的名称罗列在外包装上,诸如:黄原胶、柠檬酸、柠檬酸钠、山梨酸钾、阿斯巴甜、水解植物蛋白……这些名称本来看的消费者一头雾水;更让消费者看不懂的是,商家只标注名称而不标注含量,消费者更是无所适从了。

在广州,记者发现,一些散装食品如饼干、腊味、海产品等,根本找不到添加剂标示;另外还有部分商品,商家在外包装上仍然不标示食品添加剂种类。记者在天河一横路宏城超市见到,当地某知名品牌的牛奶,销量不错,但记者在其外包装上怎么也找不到添加剂成分标示,连盒装牛奶必不可少的防腐剂也未标示。

在合肥,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食品专柜,发现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同样问题不少。尽管绝大部分包装类食品的外包装袋上都有了明确的食品添加剂标注,比如色素、香精等等,但是标准不一,比如合肥本地产白帝牌酸奶,明确标注了相关添加剂的成分,但是一些知名品牌却只标明了牛奶、白砂糖等基本成分。

单纯地靠看、闻、摸难以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把好生产使用关,主动提高监管水平

“种类太多了,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反正看到一些不懂的化学名称一概不选。”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社区居民龙洪年说,现在市民的健康意识很强,买吃的喝的首先是要看有没有防腐剂、添加剂成分。

一些受访市民表示,自己并非不清楚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因为不懂得相关知识,再加上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所以早已对食品添加剂“闻风丧胆”了。

“总觉得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物品,对人体或多或少都是有伤害的,家里平时尽可能少吃醋、酱油和味精,做菜几乎是不放什么作料。”南昌抚河园社区居民徐月如说。

实际上,不管是“苏丹红”,还是“三聚氰胺”,以往出现的多数食品安全事故并非是因为使用食品添加剂之过,而是滥用化工原料的结果。

南昌市消保局局长于其江认为:“在食品工艺越来越复杂的,单纯地靠看、闻、摸的传统方式难以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检测手段,即便是监管部门也未必能准确地辨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行业分类:不限 | 核心内容:食品添加剂
好妞妞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