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机扫一扫下载
    好妞妞官方

    找产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机 更多资讯

产品
帮您找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食品安全 > 正文

农业面临污染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来源:食品饮料招商网 食品饮料新闻资讯 | 2015-05-13 08:58:55 By 东仔 阅读(1374)
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广东同润堂饮料有限公司 蚌埠市福淋乳业有限公司 河北天天乳业集团有限公
河南益和源饮品有限公司 焦作优贝饮品有限公司 烟台三九食品有限公司 济源市鑫源饮品有限公司
四川风云广告 佛山市懋源食品饮料有限 湖南国飙贸易有限责任公 衡水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产业·公司】上膳源们的“有机困境”

“一半人吃好了,另一半人吃不饱”?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污染源,占到我国全部污染排放的半数以上”的说法,向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求证。张桃林称: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非常突出,总体上讲不容乐观,但是也有不少地方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到一些好转,为今后打好攻坚战提高了基础。

这一新闻话题引发公众的极大关注,其中,包括一些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家。在他们看来,在农业面源污染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完全禁止使用化肥、化学合成的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并杜绝“反季节种植”的有机农业,应该得到很好的发展;但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比如在有机农产品需求和销量的上海,有机农田的面积仅9700亩,全国有机农产品在全部农产品中的比例至今仍未超过0.1%,国内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

农业面临污染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有机农业为何没有大规模推广

“现在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够不够吃’而是‘能不能吃,保什么样的’供给‘?”4月23日,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胡庄镇的“上膳源生态农场”,“上膳源”创始人、上海容邦集团总裁李相军开门见山,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达了他对粮食生产的看法。

4月2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2015)》显示,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将以“12连增”达到6.1亿吨。李相军认为,“在耕地面积逐渐萎缩的情况下粮食连年高产,化肥、农药的’贡献率‘非常可怕。”

据了解,虽然从2005年开始,中央连续6年将“发展有机农产品”写入“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有机农产品”,但一些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家表示,政府出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有机农业的产量不足以抵御粮食风险。一些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如果一半人吃好了,另一半人不能吃饱”.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最发达都没有让国民只吃不施化肥、农药的农产品,如果那样肯定会面临饥饿的危险。

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按照“有机”标准,普通农田必须要有3年左右的“转换期”乃至需要“撂荒”(即停止种植以及停止使用化肥、农药及受污染水源),如果大规模推广,粮食供给很可能会出问题。

对此,“海归新农民”、江苏海之客农业发展公司CEO姜方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供给安全”是层面的战略考量,与此同时,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枯竭现象同样值得我们警惕,此外,“产量大小更多的是由作物品种决定的,而且可以通过有机方法增强地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包括上膳源和姜方俊的壹号农场在内,华东地区一些较具规模的有机农场大都刚刚起步,由于地力恢复缓慢、病虫防治困难以及反季节作物的自觉禁止,产品总量目前确实不如常规农业,在产量与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尚有待时日。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支持开办有机农场,更多的是出于“招商引资”的考量。

农业面临污染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有机农产品被误读为商业噱头

环保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明确规定,有机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然而,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严苛的要求,有机农业的社会认可度出现了问题-不少人认为有机农产品的“健康”概念只是商家的营销噱头,因为中国已经很难找到大规模的“有机”土壤,有机农业的“逻辑起点”不正确。

还有媒体报道认为,不用农药、化肥需要饲养更多畜禽获得肥料、开垦更多农田增加总产,不仅无法保护环境,反而会加剧粮食和环境危机。而检测数据并没有发现有机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高于常规农产品,有机农业拥趸者们极力推崇的“口感”又不能运用常规方法测定,因此有人认为,追求“有机”是食品安全不断爆出丑闻给消费者心中造成的死结,有机农产品的“商机”正缘于此。

李相军认同“有机土地很难寻找”的说法:“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符合有机生产条件的地域的确非常稀少。”但他同时坚持认为,这不是放弃有机农业的理由:“上膳源的实践证明,认真打好3年的基础,相当多土地是能够通过转换达到有机条件的。”

李相军的“3年转换说”,在壹号农场同样得到了证实-该农场2010年5月土地撂荒,2012年2月顺利通过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和OFDC的“有机转换认证”.

姜方俊认为,现在尽管不断地加大低毒高效化肥农药的研发和推广,但以生物和物理方式替代化学方法消灭农作物病虫害还是应当成为农业的技术方向,否则无法消除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了几年化学植保的周文,正在变身江苏仪征江扬生态农业公司的生物植保专业人员,他认为已经没有所谓的净土,但“努力改造环境以生产出的农产品是’有机‘的追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药,4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国内的拟除虫菊酯原药生产基地江苏扬农化工集团,该公司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农药的技术指标逐步走向高效低毒,科学使用可以保证安全,但农民尤其是老一代农民极易导致农药残留的用药习惯仍然有待矫正。对于“不用化学农药能否确保农业高产”,专家的看法与李相军、姜方俊们差异很大-“不用化学农药肯定不行,凭借既有的技术手段,生物和物理方法还很难抵御不断’强化‘的病虫害,以农村现存劳动人口数量,人工除草也不能满足大规模农业的需要。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业根本不能摆脱农药,化学合成则依然还是农药生产的主要手段。”

“问题出在这里,”李相军说,“许多农民不懂也不愿’投放‘,他要的是产量-种子还没有下地已经浸泡在药水中了!”

农业面临污染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有机农产品价格为何畸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机农产品价格普遍较高,甚至达到常规农产品10倍以上,这也成为人们不看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的重要理由-价格高企使得这一市场过于“小众化”.

例如,在上膳源农场,白萝卜一斤30元、散养鸡一只150元;在壹号农场,青菜一斤14元、韭菜一斤17.5元、鲫鱼一斤38元。

对于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李相军和姜方俊都不认为是产量导致的“物稀而贵”,成本巨大才是核心因素。姜方俊说:“高出常规农业许多的人工不计,一亩农田要施4000公斤左右、经过近一年时间熟化的有机肥料,仅此一项成本很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膳源农场看到,存栏量只有7000只的草鸡占用了100亩土地,为了改善鸡的生长环境,农场还专门在这块土地上种植了6000棵香樟树和5种牧草。此外,上膳源农场的西红柿生长周期不低于120天、散养鸡的生长周期不低于210天,而同类常规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只需要3个月甚至更短。

江扬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窦业云则从另一个侧面阐释了有机农业高成本的由来:“一旦发现病虫害蔓延,而现有的生物和物理方法又无法立即扑灭,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将相关地块的作物彻底销毁。”

即使不作简单的成本比较,李相军也认为,真正的有机农产品应当卖出好的价钱来。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交流中,李相军多次提到一个观点-“价廉的一定不物美,物美的一定不价廉。”据他介绍,在2015年1月的一次农业品牌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农产品应以满足民生需求和农民增收为前提,不分高低贵贱,并举例说如果没有短期速成鸡便无法应对市场需求。李相军反驳称:“5毛钱一斤的白菜你如何让它安全?一斤白菜只卖5毛钱你又怎么让他增收?”

李相军和姜方俊都认为,有机农业其实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业形式,强调“有机”只是为了在概念上跟“现代农业”区别开来。但“反现代农耕”不是简单地师法古人以致重新“刀耕火种”,而是要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农业物理实现农业的“革故鼎新”.记者在上膳源和壹号农场都看到了现代化的生产设施,甚至有德国、日本当今的农业机械。

一些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家表示,因为没有大量的投入,有机农业在我国进展缓慢且收益不高。李相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民间投资有机农业至少是10年一个周期,5年后或许才慢慢有所回报。”姜方俊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农场都可能不会挣钱,但他会一直做下去。

据了解,不少颇具规模的有机农场,因“前景不明”或“不堪重负”已经悄悄转变经营方向,改种并不严格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因而产量、价格接近常规农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地方物价部门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有机农产品明显贵于常规农产品”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因为常规农产品有很多价格因素被排除在商品售价之外,比如环境代价和社会代价,而这些代价最终还是要人类自己来清算甚至被迫加倍偿还。

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绿色食品: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对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比无公害标准要严格。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行业分类:不限 | 核心内容:粮食安全
好妞妞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