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 广东同润堂饮料有限公司 | 孟州市景一饮品有限公司 | 青岛慧能多农业发展有限 |
四川盼中盼食品有限公司 | 益可滋(青岛)饮品有限 | 河南益品堂食品饮料有限 | 蚌埠市福淋乳业有限公司 |
焦作优贝饮品有限公司 | 北京顶养科技发展有限责 | 山东养生冠食品有限公司 | 西安冰峰饮料股份有限公 |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生活中最有名的餐饮店是哪个?那是“海底捞”,而且还是非常有名的火锅店。餐饮界的“航空母舰”、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斥资1.5亿打造的“无人餐厅”,最近在北京正式营业,洗菜工、配菜员、传菜员、服务员都被机器人代替。
“无人餐厅”是新突破还是噱头?海底捞究竟靠什么支撑900亿港元的高估值?下面,我们来看看海底捞的餐饮帝国之路。
1、火锅领跑餐饮行业,收入年化增长率11.6%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收入增加、消费升级,抗周期的餐饮服务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快速增长。
2017年,我国餐饮服务总收入接近4万亿元,近五年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0.7%。其中,中式餐饮占比超过80%。拥有1700年历史的火锅在中式餐饮中占比达到13.7%,占有率位居各大菜系之首。2017年火锅行业总收入达到4362亿元,近五年年化复合增长率11.6%,领先整个餐饮行业。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由于火锅菜品众多,汤底和调料都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配,完美地迎合了大众多样化需求,成为了外出餐、社交活动的。其中,海底捞已经稳居各大餐饮集团之首,收入占中式餐饮市场规模的0.3%,占火锅市场的2.2%。
2、海底捞收入增长稳定,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
近三年来,海底捞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连续增长,2016年净利润增速更是翻了一倍多,其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2015-2017年,海底捞营收从57.57亿元增长至106.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5.9%,净利润从4.11亿元增至11.94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高达70.5%。当然,经历了高增长之后,2017年以来,海底捞的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
海底捞的主要收入是靠餐厅门店,上半年餐厅经营收入占比97%,外卖和销售调味品及食材收入仅占3%。按地区来看,中国内地餐厅收入占总收入的93%,其中二线城市占总收入比例将近一半。
3、投资价值:打破标准化壁垒,全产业链布局餐饮集团
门店加速扩张,标准化提升运营效率
众所周知,餐厅的收入主要取决于人均消费和用餐人数。假设人均消费短期内保持不变,扩大规模、不断开店成为了餐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不同于其他菜系复杂的烹饪过程,火锅只需要把握底料、调料、菜品三个核心部分,更容易形成统一的供应链和SOP,实现标准化运营,从而进行规模化扩张。
近年来,海底捞餐厅门店数量增加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将国内布局下沉向二三线城市,而且也开始在海外市场跑马圈地。
值得关注的是,海底捞不支持加盟,全部店铺都是直营。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扩张速度,但更利于保证食品和服务质量以及标准化管理。
另外,海底捞向来以服务和餐体验,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良好的服务在业内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护城河。
标准化的运营管理和逆天的服务体验,给海底捞带来了更高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海底捞的翻台率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达到每天4.9次,大幅领先于呷哺呷哺的2.8次。
领先于行业的翻台率让海底捞的成本回收速度更快。海底捞新开餐厅一般在1-3个月内能实现首次月度盈亏平衡,2015-2016年的大部分海底捞餐厅6-13个月内能收回现金投资回报。而中餐品牌的平均水平一般在3-6个月及15-20个月。
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化降低采购成本
因为餐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流动性强,目前中国仍然缺少针对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供应商。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海底捞开启了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如今的海底捞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而是拥有完整供应链的餐饮集团——颐海国际供应火锅底料,且已经在港股上市;蜀海供应链负责菜品采购、中央厨房、仓储物流等托管服务;蜀韵东方负责餐厅设计施工;红火台负责软件管理系统;微海咨询和海晟通则负责招聘、培训、财务等方面咨询。
可以说,海底捞的高速扩张和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布局。有了这些关联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海底捞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经营效率,而且可以专注于餐饮的核心业务,实现规模化增长。2017 年这些关联企业的交易额接近50亿元,占公司总采购成本的 81.3%。
随着供应链公司不断壮大,除了海底捞以外的客户销售也相应上升。从颐海国际的数据来看,第三方客户的营收占比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已经接近50%。随着餐饮业天花板越来越近,供应链产品和服务的to B业务也为海底捞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钱给够、心不屈,绩效管理保证人才储备
马云曾经说过,员工离职无非是两个原因——钱没给够,心受委屈。餐饮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针对餐饮从业者普遍面临的待遇差、工时长、不受尊重、发展空间小等问题,海底捞从创业初期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提出了“把员工当家人看待”的价值观。另外,在海底捞大约4年即可晋升为店长,给员工提供了明确的晋升路径同时,海底捞也储备了大量人才,目前候选人库中有超过400名候补店长。
在薪酬上,海底捞采用“师徒制”模式, 店长除了在自己管辖的店上获得相应的业绩提成外,还能在其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比自己的店更高比例的业绩提成。同一区域的店铺形成抱团组织,实现利益统一。目前海底捞已经有43个抱团组织,涵盖350家门店。
强烈的归属感、明确的晋升体系、高于业内的薪酬水平,让海底捞形成了具有强烈辨识度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人才体系。不仅能减少人员流失、提高运营效率,也为扩大规模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4、风险分析:盈利能力尚待时间检验
净利润增速下滑,长期盈利仍需时间检验
海底捞近两年不断扩大规模,营收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开业过渡期内新店翻台率不及老店,拖累整体盈利。2017年以来,海底捞同店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速开始下滑。另外,员工和原料成本大幅上升,也给利润带来一定压力。
当然,新开店铺对海底捞是喜是忧目前尚不能确定——越来越多的新店步入正轨,可能为海底捞带来下一次业绩爆发,但也可能经营不佳拖累整体业绩。长期来看,海底捞的盈利能力还需要时间检验。
持续扩张造成资金压力
从直营模式上来看,海底捞仍属于重资产行业,想扩张要通过不断开店和投入资金。上市之前,海底捞并未融资,一直通过自有资金和借贷来进行扩张。而高速扩张已经给海底捞造成了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首次募集资金中15%拟用于还贷。另外,海底捞流动负债逐年增加,2017年资产负债率高达73%,2018年上半年虽有所下滑但仍超过50%,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黑天鹅频发,食品安全隐患值得关注
近两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海底捞也几次中枪。食品安全的黑天鹅事件,对海底捞多年来靠优质服务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无疑是巨大的冲击。虽然海底捞一直强调食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和把关,但作为日益扩张的餐饮龙头,食品安全仍然是随时可能曝出的黑天鹅。
2025/5/9至202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