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 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 | 广东同润堂饮料有限公司 | 烟台三九食品有限公司 |
湖南国飙贸易有限责任公 | 衡水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永铂利商贸有限公司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孟州市景一饮品有限公司 | 焦作优贝饮品有限公司 | 佛山市懋源食品饮料有限 | 四川风云广告 |
食物安全一直是被大众所关注的,因为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的问题层出不穷,去年有僵尸肉事件:国外的战略储备的过期肉类,本该销毁,却被走私进入中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早期的有,苏丹红(工业染料)染鸭蛋;水果蔬菜催熟等等。
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卖者迎合买者的偏好,欺骗买者的事很容易,也很难监管。这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只是卖者出卖自己的良心赚黑心钱?若是卖者黑心,为什么卖者会突然变黑心呢?比如苏丹红染鸭蛋的例子,鸭蛋的消费那么多。消费者会看鸭蛋蛋黄红得鲜艳会多吃几个鸭蛋吗?若是增加不了销售收入,染料还需要成本,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更重要的,许多时候顾客是固定的,造假意味着宰熟客,商家会为了眼前的小私利而放弃赚取长远利益?
在深入讨论之前,先定义一下造假是必要的。食物造假分为两类,一是做假货,假货跟原商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如假酒的例子。一般酒是粮食酿造,再蒸馏提纯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假酒直接用工业酒精(化工产品)来直接代替,里面还有甲醇,能破坏视神经让人失明。二是劣质品,也是常说的以次充好。比如塑料面盆,偷工减料,导致面盆更薄,更易碎。更常见的例子是中药材:先把中药材在水里煮一遍,提取里面的有效药用成分之后晒干,掺杂在好的药材里一起销售。
做假货的例子,更多的是技术创新,是种尝试。用新的原材料创造出更符合消费者期望的商品。我们可以这么构想苏丹红染料的故事:在市面上,鸭蛋黄是红的被大家推崇,被认为是有营养的标志。某一个商家看到用苏丹红染料染色效果不错,试用了,发现效果很好,卖得也不错。而其他商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纷纷效仿,于是都卖假货。
在创新的层,是一团乱麻。并不如常规的叙事说的那样规范合理,靠的是人的聪慧,人的灵感。创新更多的是靠底层实践者敢于冒险,敢于行动。老干妈的例子是这样,辣条的例子也是这样,成功的背后有成千上万的失败品。假货的存在更多的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
而劣质品的例子,更多的是商家的有意识的行为,目的是:降低成本。当某个商家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之时,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商品价格,要么以次充好,降低商品质量。很多时候,小商家们都会选择后者,因为价格不变,顾客不会太快转变消费行为,商家依旧有利可图。
我看到的更有趣的例子是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叙述的:商家会在面粉里掺入石膏。石膏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看起来是半透明的石块。在火中煅烧之后,会脱水变白,碾碎后很像白面粉。把石膏与面粉掺在一起销售,消费者是感觉得出来的,但似乎很无奈:纯正的面粉需要更高的价钱,工人阶级的工资负担不起。商家同时受成本上涨的压力,以次充好,导致消费者无从选择,只得抱怨。
食品的安全问题,将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像兴奋剂在奥运会中一样,尽管每年都在检测运动员是否注射兴奋剂,但新的兴奋剂还是层出不穷。人对更好的食物的追求诱导了造假行为,造假是个商家与消费者无知的合谋。若无知者无过错,那么错的只能是迟到的执法者。在知识被普及,执法者行动之前,注定有些人会被伤害。
技术革新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比我们想的要深远。人们在担忧转基因食物是否会含有某个未知的毒性物质,在未来的某重重击垮人类之时,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早已经渗透到食品的生产流程。许多人只是从香精的味道和商品上的配图才知道水果的味道,牛奶的味道(我是这样知道芒果,草莓的味道的;草莓味的牛奶味道不错,但草莓吃起来感觉一般)。在经济落后的时候,我们推崇机器,觉得机器弄出来的食品比手弄的好吃干净;但在现在技术已经可以完全地模拟自然状态,我们无法分辨之时,我们又开始追求那个没有机器参与的食物制造过程。
人是何其矛盾,声称自己知道想要什么,却说不出来。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也缺少个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