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 广东同润堂饮料有限公司 | 烟台三九食品有限公司 | 广东省汕头市新伙伴食品 |
青岛慧能多农业发展有限 | 湖南国飙贸易有限责任公 | 衡水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 孟州市景一饮品有限公司 |
河北天天乳业集团有限公 | 佛山市懋源食品饮料有限 | 河南益和源饮品有限公司 | 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 |
年年岁岁有中秋,岁岁年年吃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汤圆、春节吃饺子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月饼的前世今生
首先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唐代大将军李靖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最早“月饼”一词见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后来北宋着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到了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如今,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汤圆、春节吃饺子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承载着团圆、亲情的民族情结。
月饼的“进化史”
50年代:月饼等同品
岁月如梭,你还记得几十年前的那个中秋节吗?这是20世纪50年代,81岁的老渔民郭汝一家四代同堂共55人在中秋节夜大团聚,欢度佳节。
“面粉、鸡蛋加糖做成皮,配上绿豆馅,抹一点点花生油,这是那个时代的高级月饼。尽管样式少、口味单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月饼还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消费得起。
60年代:少油月饼常板结
其实现在称的月饼,在那时其实是馅饼。几小粒碎花生、一点冬瓜糖,点缀点枣泥做成馅,用红糖和面粉碾成皮。偶尔在馅里头搁点炸完油剩余的猪肉肥膘渣,简直是上品了。用制饼模具在饼上印些许花纹,因为油少,馅饼经常出现板结的情况。
这是1963年中秋节,山西省运城县大渠公社寺北村大队的社员在购买本村供销点供应的月饼。
这是1963年中秋节前夕,上海着名的杏花楼制作的月饼在门市部供应。
70年代:凭票排队买月饼
那个年代,月饼在那一代人眼中依然是稀罕物,想要过过嘴瘾,不仅要有钱,还要有月饼票,饼票是按人口定量分发的。一张饼票买得到4个月饼,这已经算是较高的待遇了,量少愈显珍贵,当时经常可以看到在糖饼店排队买月饼的队伍。
当时,糕饼店做成的月饼全是装在一个大箩筐里,卖的时候,用牛皮纸随便一装带走了。那那一辈人的印象中月饼是:质量差的面粉加上粗糙的红糖,再抹上一丁点油,比现在常见的月饼要大一些,但吃起来非常干涩,口感很差,所谓的”馅“是一小团硬邦邦的东西。
这是1979年9月25日,上海市民在选购上海冠生园制作的”西施醉月“、”嫦娥奔月“、”平湖秋月“等特色优质月饼。1979年,曾中断16年的上海冠生园自制中秋月饼重新大量生产,恢复供应。
80年代:市民自家做月饼
上世纪80年代,节日对孩子来说,是能够”大吃一顿“的契机。每到中秋节,基本家家户户都会自制月饼,提供的免费面粉经过粗略加工,裹些花生仁,在木质的月饼模上轻轻一压,一个个或圆形或菱形的月饼基本成型。稍微过油微炸,月饼算是”大功告成“.
这是1980年9月11日,在中秋节前夕,北京市宣武糕点厂生产的月饼正在装盒,准备供应节日市场。
这是1985年中秋节前夕北京生产的”八景“月饼,每只月饼上有”北京“两字和一种风景图案。
90年代:月饼逐渐走向市场
90年代,月饼逐渐走向市场,人们已经可以从供销社买到带铁盒装月饼,但这在当时依然算是比较的消费了。
2025/5/9至202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