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6日,娃哈哈2017年销售工作会议暨总结表彰大会上,娃哈哈又一口气推出了7个系列共18个新品,纵观过去,似乎每一年娃哈哈都会推出大批新品。
2016年的两张榜单又将娃哈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10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其中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财富值较上一年度的1350亿元,缩水230亿;而此前的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称,娃哈哈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494亿元,同比减少226亿,为多年以来的营收新低。宗庆后离他的千亿营收梦想愈行愈远。
其实,除了娃哈哈,统一等不少传统品牌也一样,它们通过不断地刷新品来驱动业绩新的增长。但是,这样真的靠谱吗?
要知道,饮料市场从来就不缺新品
近年来,中国饮料行业令人眼花缭乱。新品不断、概念不断。然而,产品的生命周期却在不断的急速缩短。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饮料新品的存活率不足10%,真正能够度过推广期,成活期,而给企业和经销商带来利润的新品更是凤毛麟角。
很多企业甚至陷入“不断推,不断死”,再不断推循环的怪圈当中,除了增加了更多的浮躁,最终,什么也没有带来。
2017年,娃哈哈的新品单中,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产品系列,那就是功能性饮料:Burnlaxy燃烧系。
此次,娃哈哈推出功能性饮料:Burnlaxy燃烧系。该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入了近十种植物功能性成分,使产品同时具备了多种功能效果,同时,还设计了火焰组成的产品英文名与中文名相呼应,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款饮料能走多远,能活多久?
事实上,由于红牛长达20年品牌的沉淀和市场精耕细作,加之近几年中沃体制能量,东鹏特饮,乐虎的异军突起,使得众多功能饮料这块蛋糕越来越大,随之,行业的追随者也就趋之若鹜。无论的娃哈哈这样的航母型企业,还是众多中小企业,都想分得一杯羹。都想成为行业的第二个体制能量,恨不得一夜间成为那匹黑马杀将出来。
殊不知,这个功能味饮料虽然技术壁垒的门槛低,但是品牌壁垒的壁垒构建的非常坚固。
纵观市场,无论是乐虎,东鹏,体制能量,在产品力方面哪个不是凭借着和红牛差异化的包装定位立足?诚然,功能性饮料,市场的蛋糕已经做大,但是想分的一块蛋糕很容易,想做大,想立足,想成为下一个体制能量一样的黑马,靠跟随,是行不通的。
这些年,宗庆后“多元化”试水接连失利
为了实现千亿目标,“多元化”探索成为宗庆后继“饮料大王”后的另一个标签。
在宗庆后看来,饮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集中度已非常高,排名前五的企业已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企业想再获得高速的发展已经不易,所以多元化是最佳路径。
其实早在2002年,娃哈哈进军童装业,就向跨行业经营和多元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2010年,娃哈哈与荷兰皇家乳品公司合作推出高端奶粉爱迪生婴幼儿配方奶粉;2012年11月,娃哈哈租下305万平方米的物业开娃欧商场;2013年11月以150亿元进军白酒业。
此外,娃哈哈还试水了童装、乳业、酒业,重金砸向商业零售等,以宗庆后的思路,是利用娃哈哈的品牌和过程积累的渠道优势,嫁接新进入的产业方向上,快速实现合力,完成多元化布局和突围。
对零售业如此钟爱与执着,娃哈哈无疑有自己的考虑。作为娃哈哈主业的饮料品占据了集团营业额的98%以上,但受市场竞争的压力,饮料业的利润已越来越薄,甚至去年娃哈哈营收出现负增长。鉴于此,娃哈哈希望借助零售业开辟新的利润增长渠道,在实现商业多元化的同时分散经营风险。
但现实与理念往往存在着差距。开业已8月有余且主要经营“欧洲精品高档百货”的娃欧商场不仅人气不足,而且经营“惨不忍睹”.
2012年以后,娃哈哈销售收入出现下滑,其多元化步伐陡然加速,紧急“拉开”.但是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娃哈哈的多元化并未能为其主业分忧,反而可能成为拖累。
在“多元化”被打上失败烙印的背后,宗庆后总是会提到一句话:娃哈哈没有一分钱欠款,而且有上百亿元的存款。
每次说到这句话,宗庆后都会很“自豪”,而这或许也是他不断的进行多元化试错的底气。宗庆后说:“我们经济实力比较强,资金雄厚,亏点无所谓,所以有问题就收手,继续探索。”
无论如何,饮料巨头推出新品,这对于经销商老说,无疑是一次机会。但是,娃哈哈一口气推出了7个系列共18个新品,是否能站稳脚跟?我们还需要客观看待。特别是在选品的时候,务必做好市场评估。